热成像技术VS LowLightTM低照技术
热成像技术由于依靠红外辐射成像不依赖可见光,无论环境光照强或弱、能见度(遮挡)高或低均不影响有效成像。因此,热成像技术完全解决了必须依靠“可见光”的技术瓶颈,将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扩展至更大范围。
LowLightTM低照技术采用高感光CCD(如Exview HAD CCD等)、DSS数字快慢门调节来提高摄像机的低照性能。曝光时间的增长使CCD更充沛感光,从而增强图像亮度及清晰度。LowLightTM低照技术的应用优点在于设备简单(仅摄像机即可)、价格大众化(技术已普及),缺点则在于图像亮度以牺牲图像连续性为代价,而最终LowLightTM低照技术仍需依靠照明光源并局限于可见光光谱内。当环境呈黑暗、烟雾或遮挡时,LowLightTM低照技术显然无所适从。
热成像技术V.S 主红外技术
不少用户对主红外技术与热成像技术的理解常出现混淆。事实上,两者技术虽然都借由红外光谱成像,但是其成像原理却大不相同。
主红外技术至今未得到广泛应用,问题在于红外辅助照明设备的技术弊端重重。照明范围小、灵敏度低、耗能大;体积笨重、使用寿命短,最致命的弱点是红外辅助照明设备所散发的红外光线极易被探测到,从而自我暴露。热成像技术由于感应来自物体辐射散发的红外能量,完全抛弃问题重重的红外辅助照明设备,从根本上杜绝以上弊病及弱点。 (2010-07-08)
主红外技术利用CCD摄像机(黑白模式下)可感应近红外光谱(0.75-1.0μm)的原理,在CCD摄像机附近架设辅助红外照明设备(如红外灯等),利用物体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达到成像目的。热成像技术感应中、远红外光谱(3.0~8.0μm、8.0~14.0μm),利用(非制冷)氧化矾微测辐射热仪感应物体所辐射散发的红外能量成像。
随着全球视频监控产业需求及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摄像机图像有效性的追求也一路走高,甚至达到苛刻而挑剔的程度。从LowLightTM低照技术到主红外夜视技术,从BLC背光补偿技术到WDR宽动态技术,摄像机在各种光源环境下(微光、强光、背光及闪光等)的图像有效性几乎逐年递增。然而,当照度已跌破星光级(0.0001lux)、宽动态已达到120dB、主红外照明铺天盖地的今天,摄像机成像技术还能走得多远,还能给予市场多少惊喜和期待?正当一筹莫展之时,热成像技术(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的引入宛如为整个视频监控行业开启一扇了窗,以全新、更高的科技及应用技术指导视频监控摄像机的发展。
所谓热成像技术是指:通过非接触探测,将物体辐射产生的红外能量(热量)转换为电信号,经信息处理后最终形成热辐射图像。红外能量的波长较长(0.75-14μm),无法被肉眼探测到。它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人类将它感知为热量。与可见光不同,在红外频谱里,但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能辐射红外热量。温度越高,所辐射的红外能量就越强。热成像摄像机就是有效利用了红外热量的这一特性,即使在无可见光环境下,仍可提供清晰、有效的现场图像,并完全无需辅助照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