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通过SET或者SSL协议的支付网关平台直接与银行进行相关支付信息的安全交互,进行网络支付。其突出的特点是用户在网上发送信用卡号和密码,加密后发送到银行进行支付。这样一来就降低了用户的信用卡号和密码泄露的风险,相对地提高了安全性。
但是,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盗用、失号等事件频出。据来自艾瑞的调查显示:受到层出不穷的“网银被盗”案等影响,68.1%的网民对使用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存在担忧,这严重地影响了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也成为网上支付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
图1 电子商务支付框架指纹识别技术在网上支付身份认证领域的应用 (2010-07-26)
网上支付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特别是互联网系统为平台,以电子信息传递的形式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的方式的总和。
网上支付概述
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相对降低网络支付的风险,那就是正在迅猛发展起来的利用第三方机构的支付模式及其支付流程,而这个第三方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诚信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个第三方机构可以是发行信用卡的银行本身。在进行网络支付时,信用卡号以及密码的披露只在持卡人和银行之间转移,降低了应通过商家转移而导致的风险。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网上支付工具主要有电子信用卡、电子借记卡、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有了这些常用的支付工具,人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例如登录网上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如PayPal和支付宝等,来实现网络支付。
第三方机构与各个主要银行之间又签订有关协议,使得第三方机构与银行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数据交换和相关信息确认。这样第三方机构就能实现在持卡人或消费者与各个银行,以及最终的收款人或者是商家之间建立一个支付的流程。(如图1所示)
信用卡比较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空间的操作。在电子商务中最简单的形式是让用户提前在某一公司登记一个信用卡号码和口令,当用户通过网络在该公司购物时,用户只需将口令传送到该公司,购物完成后,用户会收到一个确认的电子邮件,询问购买是否有效。若用户对电子邮件回答有效时,公司就会从用户的信用卡帐户上减去这笔交易的费用。此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安全措施差,持卡人主要是依靠商家的诚信来保护自己的信用卡隐私信息,但是一旦信息出现纰漏,则难免会出现安全问题和网络支付纠纷。
信用卡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工具,信用卡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最普通的支付方式,可以在许多公共场合使用,可以用来刷卡、POS结帐以及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现金等。广义的信用卡是指能够为持卡人提供信用证明,持卡人可以据此进行消费和享受服务的卡片,包括银行贷记卡、借记卡、储蓄卡和支票卡。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上虚拟社区、网上店铺的出现引发了网上购物的热潮,继而也使得网上支付日益兴盛起来。来自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5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41.5%的网络购物者使用信用卡或储蓄卡通过网络进行支付,显现出网上支付正在逐渐替代原来处于第一位的现金交易。
同样当第三方是除了银行以外的具有良好信誉和技术支持能力的某个机构时,支付也通过第三方在持卡人或者客户和银行之间进行。持卡人首先和第三方以替代银行帐号的某种电子数据的形式(例如邮件)传递帐户信息,避免了持卡人将银行信息直接透露给商家,另外也可以不必登录不同的网上银行界面,而取而代之的是每次登录时,都能看到相对熟悉和简单的第三方机构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