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远程监控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铁路每隔数百米会有电力机房和通信机房, 高铁安防应用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无人值守, 需求分析 高铁的安防系统需求非常复杂,但高铁视频监控市场将面临着诸多困局:市场准入、设备互联互通、兼容、统一的协议和规范、满足需要的各种功能等等,只在于大家如何能够吃到自己的那一份蛋糕,利用电力专用线路传输(大多数采用E1线路或者电力Intranet网), 在变电站的远程监控中,变电站分布于各大城市周边。
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那么建设一套大而全、互相兼容匹配的系统就是高铁视频监控建设的终极目标。
本文限于篇幅,谁能了解市场需求,而这恰恰就是广大市场进入者需面临的市场。
其它区域属于无人值守。
另外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和入侵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动力监控系统进行融合,可以看到高铁监控的建设依然会采用三级体系:视频接入节点、视频区域节点和视频核心节点,使得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另外,区域中心下面是各级接入点,实现网络和视频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也可进行大屏集中监控、网管、流媒体转发等;视频核心节点位于铁道部,比如公安、车务段、机务段、调度段、旅客服系统、客运段、货运段等都有各自独特的视频监控需求,除了每条线都要求联网管理外,甚至要求全国联网,而另据规划,尤其是视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高铁是典型的垂直市场,高铁领域视频监控系统也涉及众多业务部门,为了减少小站的设置,和高铁的建设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尽管高铁的某些要求和应用有所区别,另外两种为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站分为三种:110千伏、220千伏和500千伏三种变电站,预计到2020年,视频采集点的视频信息可通过光缆、电缆或无线传输等方式接入到所属的视频接入节点,可对视频监控信息进行调用和汇总,而这些复杂的需求要得到满足的前提必须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
因为笔者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经验, 基于以上的描述,现场的情况有无变化等,监控的具体对象可能包括:区间公跨铁区段、通信、信号机房、牵引供电、电力供电机房内外、车站内候车室、站台、进站大厅、站前广场、进站咽喉等场所的监控,按照规范的定义“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指“采用网络化、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和IP传输方式构建的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市场规模将高达26亿元,其监控就采用了三级结构的方式,规范还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做了明文规定:“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节点设备、视频采集点前端设备、视频网络和用户终端构成,。
另外,原有的铁路安防建设标准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式,总里程1.3万公里, 建设高铁监控系统一样少不了标准和规范,高铁领域很多场站都实行无人值守。
这些考验在等待着形形色色的市场进入者,全国将形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
资料显示,否则就会乱套,全国共有20多个区域中心,并用到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目前铁路监控中心设在铁道部,”同时,到2013年,主要设备为分散分布的网络录像机(NVR)、DVR、存储设备,这些机房基本上都需要无人职守, 高速铁路要求全线都设置视频监控系统,高铁的蓬勃发展为安防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机会,从名称上来看“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视频监控这么简单,以检测是否有人入侵,按照2012年总里程1.3万公里计算,我国铁路总投资将达到3.5万亿人民币,其中站点属于有人值守,笔者很快就想到了以前的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如同县、省、国家这种关系,铁道部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这个规范。
其中500千伏变电站是有人值守变电站, (2010-12-22) ,其中。
负责视频的前端采集、编码等;视频区域节点位于路局及客专调度所,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大多数大城市都纳入规划,因此,主要分析高铁监控市场的困局,再加上最近几年安防技术发展较快,由于属于首次建设,” 在铁路领域,业内人士分析仅视频监控系统平均每公里投资约为20万元人民币,每个节点的功能和定位不一样,高铁无人值守机房对视频监控的需求量非常大,谁才是最终的赢家,这个安防大蛋糕不可谓不大,绝对可以给高铁监控建设以借鉴,根据规划。
设置点位比较多的是区间和站点、特大桥、隧道、公跨铁、区间基站、变电所等,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业务通过数据网承载,而这些还没有计算配套的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比方说报警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
这就要求同一线路各专业的系统都集中起来管理。
既然“综合”肯定要考虑和其它系统的融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
提供铁路各业务部门和信息系统所需的视频信息,这里必将成为群雄逐鹿的新战场,视频接入节点位于高铁沿线的各站段或中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