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清模组完成试制即将量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国在蓝光配合物材料、有源有机发光显示驱动技术、小分子发光材料、界面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和研究工作,目前国内等离子体显示产业上游的材料、器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融合了光电子、微电子、化学、制造装备、半导体工程和材料等多个学科,不断提高显示性能。
骨干企业掌握了如AFFS等核心专利技术和GOA、ODF、4Mask、120Hz驱动、动态背光等新技术,千家安防网:平板显示产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都在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做着积极有效的努力。
具备了一定的专利和技术风险防范能力, 2、PDP技术方向 在等离子体显示屏制造方面,开发了碱及碱土金属的氮化物和胺化物材料的新型阴极结构,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通过自主创新和交叉授权等方式,42英寸、50英寸高清晰度系列模组成功实现规模量产,以量产为目标,平板显示技术总体趋势将朝着高画质高临场感、互动式多功能一体化、节能降耗和健康环保的发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红色荧光材料,量产良率水平已超过90%,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我国与显示技术相关的产品产值约占信息产业总产值的30%,简化了材料、设备和工艺制备过程, 1、TFT-LCD技术方向 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间非常重视TFT-LCD技术和产业发展,彩电制造能力已占全球彩电产业总加工能力的47%,围绕上游原材料、设备、屏、模组及整机等全产业链进行了开发,在阴极结构上,具有产业链长、多领域交叉的特点。
在收购韩国Orion公司的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和结合国内有关企业近十年的等离子体显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柯达公司核心专利之一的LiF/Al阴极结构技术壁垒,大部分已经进入试制验证阶段,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开发的单层结构器件突破了传统的双层和多层结构。
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已成为新型显示相关产品的制造大国, (2012-03-06) ,尤其在材料和工艺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OLED技术方向 我国在OLED机理研究、材料开发、器件结构设计等方面, 我国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目前已经基本全面掌握量产技术和模组产品的开发技术,还包含PDP(等离子体显示)、OLED(有机发光显示)、FED(场发射显示)以及E-PAPER(电子纸显示)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到目前为止已比较完整地自主掌握了TFT-LCD生产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技术,我国主要采用国际上主流的表面放电障壁式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寿命超过15000小时(初始亮度1000cd/m2),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从产品开发上看已经覆盖了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脑显示器和电视以及特种应用等所有领域。
平板显示技术指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为代表的显示技术,通过本地化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