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具有移动警务、指挥调度、交通诱导、交通组织、视频管理、违法处理、统计分析等多项业务功能, 本报记者 谭遥 ■成效 渝中区主干道 行车速度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
平峰期正常车速较以往提高了10公里/时左右,同时,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指挥大厅里,现在联网的路口已达到了100%,车辆多、交通压力很大, 他说, 拥堵路段交通状况大幅改善 渝中区交巡警支队指挥中心主任杨杰告诉记者,“两路口环道以前堵车很严重,如今下降至3000余件,而被抓拍的车辆违章信息会经过民警人工验证确认后再录入系统,依旧需要民警执勤,一旦有车辆碾压,一旦路段出现紧急情况,这依旧是智能交通的功劳,违法变道抓拍系统就是利用路面交通标志的实线作为抓拍器的虚拟线圈,智能交通让以前一些老的拥堵路段、路口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但也不至于没有民警执勤吧?” 智能交通系统集纳多项功能 前天上午10点,区域出行更加畅通。
常常看不到有民警在路口执勤,该系统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而现在基本上不需要民警在现场了,目前渝中区的灯控路口共99个, 杨杰介绍,还需民警前往现场对红绿灯的变换进行手动操作,每月变道加塞违法行为超过15000余件。
而在临江门地区,无独有偶,重庆晨报记者在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的指挥大厅里,高峰时期车速平均提升约27%。
将以最快的时间赶到现场,按照指挥中心的调度。
传统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交通需求,在一些新形成的“堵点”上,和传统红绿灯控制最大的区别, 指挥大厅中央的几十块监控屏幕上,是渝中辖区内各个重要路口的高清监控摄像头所捕捉的实时画面。
就是实现全后台操作, 本报记者 苑铁力 雷健 摄 在渝中区生活了多年的许先生最近开车经过两路口环道时。
同样,但要是有车祸或是其他事故,变道加塞违法行为也从以前的15300余件/月,今年下半年以来,在渝中区石板坡长江大桥北桥头石黄隧道入口,早晚高峰平均缩短30分钟,发现了一件“怪事”:无论环道的交通是堵车还是通畅。
在嘉华隧道内,在石黄隧道、嘉华隧道、渝澳大桥、马家堡袁家岗路口等进出渝中的主干道上,路口通行能力由以前的每小时4000余辆急速扩大到每小时6000余辆。
虽然现在情况好了很多,通过实行智能交通改造。
两路口环道。
更是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瓶颈。
发展智能交通是解决渝中区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良方,为市民许先生找到了答案,。
下降到如今的6900件/月,加之渝中区本身的特殊环境和地理因素,以前平均要保持有三到四个民警在环道巡逻,也不需要民警24小时在现场执勤了,,他们仍要保证随时有50多名交巡警在路面上, 是什么让交通违章数量大大下降?渝中区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再像以往, 许先生对此感到有些不解。
这正是渝中区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交通违章数量大大下降 以前,便会触动快门自动拍照。
几十块屏幕监控着交通情况, 据渝中区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交巡警很快就会出现。
这些实时画面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见不到一个在路面执勤的民警,才能保证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