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称,首先政府有责任是毫无疑问的。多年来领导大半眼光都盯着上面布置的任务,而对下面的问题,特别是深层次、基础性的问题关注不多,关注表面文章是政府多年工作中的一个失误。
合肥暴雨不仅拷问市政设施程度,也让一些楼盘质量“露怯”。面对暴雨,应当选择购买怎样的房子,专家做出了置业指导。
此外,合肥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结构设计所所长苏文补充,政府部门目前在应急预案方面做得不足,比如极端天气下应该取消大的赛事活动、提前对天气变化发出预警等等,这些都需要城市管理者进一步去重视。
此外,苏文还解释,从土建的角度讲,中国现在管网好多设计师基本用的都是排水管道,而不是像欧洲好多用的都是地下通道,从容量来讲,从抵抗技术性雨量并不足以达到理想状态的雨量,这是现存的一些问题。
再者,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缺失。高毅存表示多年前就曾呼吁每个立交桥应有指定责任人,立交桥泡水有超过十年以上的历史根源,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早就引起重视,分配到具体责任人能够预防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在新浪乐居本次举办城市内涝论坛上,与会专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存在责任缺失。合肥市规划协会秘书长高毅存表示,“我个人感觉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三个方面的漏洞、责任缺失,是要引起有关部门和有关机构的高度重视。”
专家指导置业要看基础实施条件
暴雨事件之后,微博上众多网友分享了巴黎、纽约等强大的地下管道设施,高毅存表示,和巴黎等大城市基础设施先行相比,基础设施滞后往往是我们城市的通病。
鲁宏志称,从专业设计角度来讲,城市的排水管网的设计依据的是国家颁布的室外排水规划,有一个公式,雨水量的计算量取决于这个公式,是经验公式,这个经验公式现在是不是合适还需要考证。因为这个公式选取的是刚出来时的一些参数,比如雨水的重现期,在合肥一般是一到两年,大的好的路面一般是三到五年,面对几十年一遇的洪水,设计量肯定不够,过去只是从资金的角度考虑,管网少一些、小一些,现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满足不了要求的。所以从业主选址的角度来说,但凡是综合设施好一些的基础设施都好,从排水的角度来讲都会好一些。
基础设施滞后是中国城市通病
“我们在做地下管网设计的时候,现在考虑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很多新的地块包括新的小区我们更关注的其实是地上,比如地上的建筑做得怎么漂亮,或者建筑做得怎么好,我们其实并不是太关心地下的基础设施去怎么做,而且很多基础设施我们跑到工程实地看,在做地上工程的时候,很多地下的管网包括疏散、排水管网、热力管网都还没有,所以在基础设施、基础管网还不具备的时候就做一些地上的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带来的问题是,以后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管网会出现问题。”苏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