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像机由红外光源、摄像机及成像画面镜头组成。但目前市场上的红外摄像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它的三部分,尤其是红外光源等配合选择不当,因而影响了夜间监视的效果。为获得好的夜间监视质量,本文介绍在应用红外摄像机时,对其红外光源、摄像机及其镜头等的配套选择上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以供工程商等用户选用参考。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大于780nm的不可见光。一般,产生这种不可见光的方法有下列三种。
第一种光源为热红外光源,其最大的优点是可制成比较大的功率和大的辐照角度,因此照射的距离远。其最大不足之处是包含可见光成份,即有红暴,且使用寿命短,如果每天工作10小时,5000小时只能使用一年多,若考虑散热不够,寿命还要短。为提高热辐射红外灯的寿命,使用时还必须采用光控开关电路,以减小其工作时间。此外,还增加了延时开关电路以防环境光的干扰。
一般,热红外光源照明系统,通过配用不同的前镜头,可以发出用于覆盖较大范围场景的宽光束或用于观察远处目标的聚光光束等不同形状的光束,以适应现场的具体需要。表1列举了常用红外灯的类型,以及它们的水平和垂直光束角。由表1可知,光束角最窄可以达到10度,最宽则可以达到60度。
红外光源的选择
· 直接使用白炽灯或氙灯发出的红外光。即在这两种灯上安装可见光滤镜,滤去可见光,只让看不见的红外射线射出;
夜视技术过去在军事上应用很广,但目前在民用视频监控中也获得了广泛应用。实际上,夜视技术是借助于光电成像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光电技术。它包括微光夜视和红外夜视两类:微光夜视技术是通过带像增强管的一种夜视技术,它实际就是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而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外生产量和装备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夜视器材,它又可分为直接观察(如夜视观察仪、武器瞄准具、夜间驾驶仪、夜视眼镜)和间接观察(如微光电视)两种;而红外夜视技术则分为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和被动红外夜视技术。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其对应装备为热像仪。这里主要讲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它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一种夜视技术,其对应装备为主动红外夜视仪,实际核心就是红外摄像机。
(2010-10-11)
本文介绍在应用红外摄像机时,对其红外光源、摄像机及其镜头等的配套选择上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以供工程商等用户选用参考。
· 使用红外激光二极管LD,也可作红外光源。但它要把处于较低能态的电子激发或泵浦到较高能态上去,通过大量粒子分布反转,共振而维持受激辐射红外光。
值得一提的是,红外摄像机是非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为核心组成的,其输出的也仅是视频信号。要观察夜间监视的场景图像,显然还应通过同轴电缆输入监视器显示出来。下面主要介绍主动红外夜视系统的核心——红外摄像机。
· 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或LED阵列来产生红外光。这种器件是通过砷化镓(GaAs)半导体中的电子与空穴复合来产生红外光;
卤钨灯和氙弧灯使用的滤镜是可见光阻隔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