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的调整
视频会议是把会议现场的人与物通过摄像机和音频设备转换成视频、音频信号经特技切换台进行技术处理后,通过会议终端等传输设备送往各地的分会场。在调试中应根据会场环境、领导座位、发言顺序等来确定机位,统一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数值,以校正因光源的色温变化而引起图像的偏色,保持图像的亮度、色度、对比度及信噪比基本一致。应根据会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演练,同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调整监视器的亮度、色度以及扫描频率等,对电视画面进行统一校正。
2、测试内部通话系统,调度指令应做到简洁清晰、适时传达、环环相扣、有机结合。
3、在设计参会主要领导姓名、职务等相关信息的字幕时,要统一排版,讲究其位置、大小、颜色以及出入方式,不宜过于花俏。
4、在演练过程中,要根据画面的需要,适时在图像信号上叠加字幕信息,其排序与画面必须一一对应,严禁张冠李戴。
5、随时监视现场画面和播出画面的质量,若发现问题,应沉着冷静、快速反应,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二、画面的切换
视频会议的画面包括主会场和分会场两大类,选择的范围有主会场的多机位和分会场单机位,其切换特点属于叙述性蒙太奇,因此应遵循影视艺术的一般规律,包括心理、视觉以及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导播在考虑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对画面内容的了解程度和观赏心理镜头的基础上,应形成一条“画面链”,对机位、字幕、声音等进行调度,以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形式实现总体构思。为增强画面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同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遵循“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通常采用“推”、“拉”、“摇”等技巧进行拍摄,切换时要注意“动”与“静”的关系。若两个画面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应在前一个画面的动作尚未结束或刚刚结束时,接上另一个运动的画面。对于运动画面(如两个摇画面),应舍去前一个画面的落幅和后一个画面的起幅后再进行切换,使画面连贯地运动,但要处理好运动主体动作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方向性。若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不连贯或者中间有停顿,应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完成动作后,再接上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画面。若一个静止画面接一个摇画面,则摇画面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画面接一个静止画面,则摇画面要落幅。
2、注意机位和景别变化
切换顺序及其所表达的内容要符运动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就视频会议而言,应注意前后画面之间的连续性和承接性,充分考虑人们观察事物的心理规律,做到观众想看什么画面,就应该及时出现。
(2011-11-15)